文 / 思無邪
攝 / 尚胤南
?
叉河岙,在溫暖的村莊尋找舊時的印記。
天灰蒙蒙的,站在長春水庫壩上,只聽見大風從耳邊呼嘯而過,眼前這方不大的水庫卻依然清澈,大風吹得湖面皺了起來,可以聽見浪花輕輕拍打在岸邊的波濤聲。可以想象,若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這方小水庫會是詩中“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麗景象。
一轉身,整個叉河村盡收眼底,遠處高高低低的丘陵也和我們一樣,在蒙蒙煙雨中靜靜地凝望著這座小村莊,一畦畦的菜田里種了綠油油的菜,夾雜著明艷艷的油菜花,村莊的房子散落在平原地帶,紅色的寺廟格外惹眼,整個畫面一派歲月靜好的樣子。
進入村莊里,我們一行人引起了村民善意的圍觀,想來我們的造訪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那是介搜來啊?是記者啊?”“阿拉是旅游來的。”村民熱情地為我們指路。我們徑直走到了紅色的寺廟前,牌匾上寫著“白鶴廟”,據說供奉的是判官老爺。村民告訴我們,這座白鶴廟是新遷建的。明天啟《舟山志》中有關鹽倉境內的“祠廟”中提到了三座,分別是:烏石廟,在螺峰巡司之左;白鶴廟,城北十五里義頁河岙;浮礁廟,城北八里許,茅嶺湖之西。想來這座白鶴廟真正的歷史也是十分悠久。
一路上,我們注意到這里的門牌很特別,比如“大樟樹下1號”。我們就詢問村民“大樟樹”在哪里。村民告訴我們,大樟樹就在新白鶴廟前,歷史久遠,樹干一人還環抱不過來,因道路拓寬,前不久被砍掉了,我們聽了也覺得很可惜。
下一站,我們驅車前往舟山農林科學研究院實驗基地。這是一片苗圃,一棵棵小樹苗都被安放在大棚中細心呵護。身在基地中,陣陣香氣撲面而來,沁人心脾,回頭只見樹林深處藏著一棵棵“含笑”,潔白的花朵爭相盛開,掛在枝頭,美不勝收。
朝誅倭嶺方向走去,在道路盡頭、大山腳下還掩藏著一個小小的村莊——何家。這里的人家不多,房子也是舊舊的,讓人想起了小時候的鄉村景象。一幢廢棄的院子佇立在路口,院子的圍墻、地面和屋墻都已被藤蔓植物緊緊包裹。我想,大自然真是最有包容性的存在,人類廢棄的東西,她都能當成珍寶一般,懷抱、接納,與自己融為一體。里面還有幾戶民居有人居住,我們不忍打擾這村子的平靜,便悄然離去。
來到叉河社區附近,一塊開心農樂園的牌子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原來這里是新時代的“土地承包責任制”,農樂園的土地可承包給個人,主人可決定在土地上種植什么蔬菜,平時主人忙的話,有管理員代為管理照料,到了收獲季節,主人就可以來收割自己的勞動成果啦。每一塊土地前都有一塊寫了主人名字的牌子。只不過大部分的蔬菜都沒有人收割,花菜、西藍花徒長得開了花,成了真正的“花菜”。也許她的主人只注重耕耘的過程,不在乎種植的成果吧。倒是有一些青菜長勢喜人,可以看出主人的悉心照料。
這里的村民,既保留著淳樸的生活方式,又享受了現代生活的便利,舊時光和現代的印記交相輝映,真讓人艷羨不已。
信息來源:區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