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舟山定海的小沙鎮,有一個“七尺潭”。這個“七尺潭”,現在的面積大約有兩千多平方。有些人要問了:這么大的水池,為啥叫其“七尺潭?”
喏,在交關早交關早的辰光,有一戶姓蘆的大人家。這戶人家有一個獨養兒子,叫作承業。到承業七歲這一年,家里為其請來了一位教書先生,叫作陳文達。這個教書先生是秀才出身,因為打仗逃難,其帶了自己六歲的兒子,名字叫作征榮,來到了小沙。這個陳先生肚才關交好,蘆家族里廂的人統歡喜聽其講道理,大家統交關尊重其,總歸是先生怎么講,其拉就做么做。
有一日,陳先生來到蘆家的屋前屋后團團走了一圈,眉頭就皺起來了。這個蘆家主人家就問其:“先生,儂眉頭皺著,咋啦?有啥為難事體啦?”
陳先生頭搖搖:“唉,利、害難調和呀?!?/p>
主人家聽了愣住了,又問了:“先生,儂這是在講啥啦?啥個利?啥個害啦?阿拉和儂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儂只管說好了。”
陳先生講了:“主人家,倷家里住的是一個交關好風水的地方,但是還差一點,要是我講出這一點,蘆家的子子孫孫就會大富大貴,可是我,兩只眼睛就要瞎掉了,所以講,利、害難調和。”
主人家聽了之后說了:“先生,要是阿拉蘆家后代能夠大富大貴,儂就是阿拉蘆家的恩人。從我開始,子子孫孫統會像自己親人一樣對待儂的子子孫孫,否則,蘆家就不得好死?!?/p>
陳先生看到主人家連這樣子的話都講出來了,也就講了:“主人家,你家里住的地方,西北邊是龍脈的根基,只要挖一個七尺轉方、七尺深的水潭,就能接通龍脈。七,是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七尺,是指七尺男人,七星高照七尺男人,所以倷的子孫能夠大富大貴?!?/p>
“七尺潭”挖好之后,陳先生的兩只眼睛真話瞎了。
主人家就把家里所有的人統統喊到堂前間,自己在上橫頭坐好,開始講話了:“倷統統聽著,先生的眼睛是為了這個七尺潭瞎咯。先生就是阿拉蘆家的大恩人,蘆家世世代代不好忘記其。將來其老了,要為其養老,要為其送終,還要對其的子孫后代統統要一樣的好,如果倷對其勿好,阿拉蘆家嘸沒好日腳過咯?!?/p>
后來,蘆家的兒子蘆承業,其大了以后在吳越國當了個大官,這下當地縣里、府里的一些大大小小小的官統來拜訪其,這個蘆家的家族也越來越發達,越來越興旺了。
過了一年以后,這個陳先生就生病過世了,蘆家全家老少統統為其帶孝送葬。
到了第二年,這個蘆家的主人家也過世了。這下就糟糕了,蘆承業就慢慢開始變壞了,這戶人家就開始敗落了。
這蘆家的阿爹過世之后,其的兒子蘆承業,仗著自己在朝廷里當官,這就叫作“有財有勢”,經常帶著幾個奴才來到小沙游蕩,其還強占別人家農田、強搶別人家好看的大姑娘,動不動就叫人動手就打人,當地老百姓當面怕其,背地里統對蘆承業咬牙切齒。
看見這個蘆承業變得這么壞,這下大家嘸設法了,有些人就奔到陳先生的墳頭去哭訴:“唉,陳先生呀,陳先生呀,儂這個主人家的兒子實在太壞了,自從其拉阿爹過世之后,其是無法無天啦,儂這么好的一個先生,咋會教出這樣子一個學生啦?儂如果在天有靈,就好好地教訓教訓其吧。”
陳先生的兒子征榮,聽見這些言語,忖起了自己阿爹臨終的時候,跟自己講過的話:“假使蘆家的人要欺壓當地的老百姓,儂就在我的墳拜臺前頭,豎兩根七尺長的石柱子?!?/p>
這是其拉阿爹早跟他說過的話?,F在這個蘆家兒子這么壞,真也嘸沒辦法。征榮就按照阿爹講過的話語,到墳拜臺前頭立了兩根七尺高的石柱子。
講講也真是稀奇了,這兩根石柱子豎起還勿到一年功夫,這個蘆承業就出事體了,喏,其被朝廷革去官職,還被抄了家,沒收了家產。從此以后,這蘆承業自己覺著嘸沒面孔再見老家的祖宗大人,一日到夜關在屋里,一步也勿肯走出來,悶悶不樂,一年以后就死掉了。后來,其的大小老娀、兒子,也勿曉得得了啥傳染病,也一個個全部死光了。
陳先生的兒子陳征榮,就接管了蘆家的家產。其26歲結婚,后來生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囡。到南宋辰光,陳家屋里已經有上百個人,統統住在“七尺潭”的南邊,叫“潭頭村”村。
在明、清時候的兩次大內遷,整個舟山島統荒掉了,人也嘸沒幾個。一直到清朝康熙二十二年辰光,朝廷頒布了一條“展海令”,內遷的幾戶姓陳人家才三三兩兩遷回到潭頭陳。這時候的“七尺潭”,已經變成了有兩千多平方米的大池塘。
有些人出主意:重新再挖一個“七尺潭”。但是,年紀大的人勿同意。
后來,為了吃水、用水方便,就在“七尺潭”朝南一百米處的地方,掘了一個長七尺、寬七尺多的水井潭。
聽人家講,這水井的水,和“七尺潭”的水師同一條水源,因此,大旱勿淺,大雨勿溢,水質煞清爽,吃起來還有一點甜甜的味道。
因為這個水潭交關神奇,大家都叫其為“神井”。
那個時候,村里人在水井邊頭中了一株樟樹,這株樟樹是又高又大。后來,有人在井潭邊題了兩句詩:“千年古樟伴神井,新科狀元出潭陳”。
喏,這就是“七尺潭”的故事。
?
《定海民間故事精選》 ?何雷書
信息來源:區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