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高嶺南明遺跡太陽寺
明宗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十九日凌晨,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和太監王承恩在景山頂的萬壽亭雙雙自縊,將近三百年的朱明皇朝在這一天拉上了帷幕。隨后清兵入關,開創了清代近300年的皇權統治。
明朝的政治殘余勢力紛紛流落至東南沿海各島嶼進行反清復明活動,其中有一支以魯王朱以海“監國”為名的南明政治殘余最后流落于定海,定海成為魯王的駐蹕地。清順治八年(1651),清廷官兵悍然渡海攻入定海,明廷遺孤和無辜百姓一萬八千余人死難。其余子弟紛紛隱入民間草莽。但是實際上,在定海這一類隱藏遺明孤城除了萬峰庵便是鮮為人知位于深山坳中的以膜拜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的“太陽寺”。
孤臣們喜歡把明朝皇帝喻為“太陽”,因為太陽是光明的化身,有了“光明”才象征了大明朝。太陽寺所祀奉的也是峨冠博帶的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大殿內日光菩薩須髯桀然,禿頂,在頭頂上卻有束發紫金冠。
在溪口村的盡頭,有一座嶺叫汪高嶺,太陽寺就建在汪高嶺之巔。這類寺庵的初創者均為明廷的遺孤,他們利用這一隱蔽的形式,不但成功躲過了清政府的追殺,還以光明正大的方式公然祭祀明末崇禎皇帝。在民國《定海縣志—營繕祠廟》中有關于太陽寺的記載:“太陽殿,位于王家嶺上,康熙年間建,殿前又茶亭三間。”
????????????????????????????????????????????????《古韻雙橋》
信息來源:區新聞中心